星期六, 9月 29, 2012

跟6D比起來, D600比較能站得穩六萬元

如果D600能站穩六萬元的話, 二手D700的價錢會比較穩定在四萬附近. 相對地D800短時間內很難降價; 水貨目前來到$85900. 不過我已經決定等D800E現貨了...orz

6D就很難說. 照規格來看新品頂多只值五萬. 6D如果站不穩六萬而來到五萬的話,二手5D2就更尷尬了; 快門數高的5D2二手價格來到三萬左右不無可能. 偏偏5D2使用塑膠快門組,使得二手5D2的價值又更低了些.


Mansurov 24-85VR在D800E上面的測試


http://mansurovs.com/nikon-24-85mm-vr-review 

跟24-85G比起來...幾乎沒有進步
(好像不用升級賣掉舊的24-85G齁...有點掙扎)
24全開都不好, 85全開都很好
我最常用 24@f8 跟 85@f4.5,正好是24-85G/VR最好用的兩個地方
其他焦段多只用f5.6跟f8,所以問題不大.

跟24-85D比,一如之前的經驗,
24-85D的24全開很好,85全開很軟
24-85G則是完全相反的特性,24全開很軟,85全開很好

怎麼挑24-85D跟G則要看各人的使用習慣
我是蠻需要85全開可用, 24端從來不全開來拍,所以選了G版.
如果是很需要24端全開來拍,不介意85端軟的,應該選D版.

跟24-120f4VR相比,全開當然都是大敗
好在24@f8沒差太多,看在24-85G比較輕的份上,勉強留下這條老命,不升級了...

Mansurov Tamron 24-70VC在D800E上面的測試



Mansurov是用D800E作測試的, 我想這環境應該夠嚴苛了吧...


http://mansurovs.com/tamron-24-70mm-f2-8-review


懶得看英文的話就跳第三頁直接看結果...




跟Nikon 24-70比的話, Tamron 24-70 廣角端24跟35全開就很猛

Nikon 24-70則是如同我以前的使用經驗,

廣角端24跟35的邊緣跟不上,得多縮幾格才拉得起來.

望遠端則是相反, Tamron 24-70 望遠端70怎麼縮光圈都拉不起來

跟之前其他版友的使用心得"70端較軟"也還算吻合

Nikon的70端則是全開就可用.




跟24-85VR比的話,廣角端全開當然是Tamron 24-70佔優

24-85VR的廣角端要縮到F5.6/F8才不會輸太多

望遠端則是24-85VR佔優,24-85VR全開甚至比Tamron24-70縮到F4還好.




雖然我已經不再需要買24-70/f2.8這樣的鏡頭了

不過Tamron 24-70這測試結果整體看下來,

感覺就像是已經背了800克了結果望遠端全開不好用那樣的沮喪...




可惜了Tamron這次盡全力用上一切好料鏡片推出的24-70,

只能說...下次再加油吧

D700的剩餘價值

D700的剩餘價值我認為是在3D追焦跟連拍上.

比方說拍攝主題會動,而且動向難以預測時(運動類,活動類,甚至於拍小孩), 51點追焦的覆蓋面積廣還是比39點好; 連拍速度上也是8fps(D700)比5.5fps(D600)快, D700高ISO到6400隨便用沒負擔, 緩衝區大 所以可以連拍不卡彈 大量拍攝回來再慢慢挑.

以前是沒得挑所以D700得速度機兼風景機; 現在有高像素的D600跟D800助陣了,再拿速度機D700拍風景就顯得有些殺雞焉用牛刀.

所以就看你要拍攝的主題. 不會動的多那就選D600/D800. 會動的多那就選D700/D3s/D4

九份

16mm 長曝20秒. 沒特別用觀景窗取景, 隨便找的欄杆把D700放上去角度差不多就把快門按下去等20秒...這種隨便拍就矇中的感覺真好...XD

Canon小小白IS跟Tamron A005 70-300VC的比較

小小白IS跟A005我都用過. 小小白IS是跟朋友借的, A005是自己的Nikon mount.

坦白說A005跟小小白IS是沒有可比性的. 在C家的話真的不用多想,沒有買小白小小白就枉費進了C家. A005是給苦苦等不到小小黑VR的N家用戶買的...

鏡頭發色之類的見仁見智,不過A005要縮一格光圈才會沒紫邊. 小小白IS則是全開f4就很不錯了. 以200mm來看光是光圈就輸差不多一格(f5.3 vs f4), 如果要jpg直出沒紫邊的話輸兩格(f8 vs f4). 室內的話A005拍活動很痛苦,我都是用D700高ISO硬吃下來. 小小白IS則是光圈全開隨便用.

對焦速度小小白IS也是比A005快得多. 如果我要買C家鏡頭的話,第一隻我會毫不考慮馬上買小小白IS,第二隻買35L, 其他的都還可以慢慢來.

至於沒IS的真的不要考慮,除非只拍活動快門速度都能保持1/200~1/320.

室內羽球拍攝



室內羽球我的經驗最差的曝光組合會糟到f5.6, 1/125sec, ISO 6400, 一下子就到了D700可用ISO的上限.




f5.6換f4鏡頭可以爭取到ISO 3200,但快門速度還是不夠快.




f5.6換f2.8鏡頭可以爭取到ISO 3200 加上 1/250sec.




1/125sec可以拍什麼呢? 實際上大概只能拍停頓點. 我試過幾十張的1/100,成功率都很低,連臉都凍結不住. 1/125我認為差不多就是能用的快門速度的下限,至少臉還是清楚的.




1/250sec可以拍移動, 但還不夠拍殺球. 1/500其實也還不夠拍殺球,但可以開始連拍碰碰運氣幾十張看看有沒有矇中的.




現在要我重選裝備的話,我覺得小白小黑之類f2.8變焦可能不是最佳解. 能夠的話我會傾向於雙機雙槍, 短槍50/1.4或85/1.4加上長槍135/f2或200/f2. 然後還要加上3D追焦, 因為自選對焦點矇中的機會實在是太低太低了...[淚]

星期六, 9月 22, 2012

12月的鋼普拉



MG Nu Gundam ver. KA:

頭雕不錯. 大腿有再拉長的空間. MG 1.0時我拉長後比較高挑. "彈"很飽滿, 強壯有力, 不錯...XD 

好碰友會買來給我做, 所以先不用自己出錢買.

RG Zeta Gundam

看得出來跟初次展覽時有修過. 模具拋光後很不錯. 

觀看重點:

(1)腳尖是電視版的. 

(2)機首(盾尖)是扁平的電視版的, 忠於原作很好. 

(3)肩膀跟手臂比想像中還接近電視版. 

(4)機翼是MG 1.0版的...變形後感覺怪怪的. 

(5)胸部看得出來為了變形, 角度很彆扭, 很像1986年的1/100. 

(6)裙角還算忠於原作.

(7)小腿的"彈"線條還是怪怪的

以原作重現度的話, 還是HGUC版Zeta Gundam比較好. MA時也是HGUC版較佳. 考慮到我已經有買HGUC版Zeta Gundam了, 合理的配置應該是把HGUC版Zeta Gundam固定在MA, 然後買RG Zeta Gundam固定在MS耍帥的姿勢.



HGUC Delta 改:

我對變形機沒抵抗力, 還是買吧! 只是Delta改光是噴金色也沒意思, 配色還得多想想.

星期三, 9月 19, 2012

RG Gundam MK II (13)

最後是來個疊疊樂,把所有能裝上去的通通疊起來...^_^
這可是1/144才有的福利; 因為1/100 Flying Armor還沒出呢!
倒是這樣的組合不太可能出現在原作就是了; 背著G-Defenser駕Flying Armor大氣圈突入沒道理.
機背倒是作了很大的努力,好不容易才把cockpit機翼橋到不會衝突的角度
總重非常重, 自立應該是不可能的. 只好把腳架架好, 剩下的靠構圖來變化視覺角度.
也多虧RG Gundam MKII的推出, 讓我把一度爛尾的HG Flying Armor拿出來重作
通通裝起來的確有某大背包大翅膀大魔王的FU...
這角度剛剛好,真是帥啊! (這樣的空適性應該有S吧...orz)

RG Gundam MK II (12)

接下來就是只有1/144 Gundam MKII才有的福利啦~ Flying Armor!!
電視版中戲份不多,可是在劇場版中可是大出風頭哩!
尤其是劇場版降落賈布羅那段配合緊張恰到好處的BGM,真是過癮!
想當年劇場版第一集看卡蜜兒在賈布羅大顯神威,真是感動滴痛哭流涕....>_<
至今我還是認為Z鋼彈劇場版第一集是全部鋼彈作品中最有渲染力跟催淚效果的作品,每看一次感動哭一次, 唉...
最後一幕百式跟馬克兔在空中捧著阿姆羅,有股世代交替的傳承感,再帶出Gackt的片尾曲, 讚啦! 嗚嗚嗚嗚~~>_<

RG Gundam MK II (11)

製做剛開始時有留空間,所以G Defenser不用拔機首也能合體
主要是Cockpit Capsule的四根機翼角度需要調整,黏合時注意一下不要打到MKII背包上的光束劍座及頭部機砲艙即可.
我很喜歡機首不分離的樣子, 把MKII單薄的背後給填滿起來
整體呈現大三角形,還蠻像Final斷空我的說...
所有能抓起來的武器通通都放上去了; 稱為Super Gundam HWS (Heavy Weapon System)也不為過...^_^

Canon 6D給我的感覺,就像是



300D的快門壽命

400D的對焦模組

30D的機身大小

300D的快門簾

5DMark壹的五稜鏡室

60D的63區測光模組

塞一顆比5D2還少的20M FF CMOS

然後加了GPS/WIFI這些跟提升影像品質完全無關的東西



這樣都能賣六萬多的話,我覺得A850死得還真是冤枉啊....=_=

如果是以之前謠傳的低價$1500~$2000全幅相機來看的話

D600像是$2000的相機

6D比較像是$1500的相機,如果把GPS跟WIFI都先不看的話.

長期來看6D可能站不穩$2000元的位子,需要常常降價促銷,畢竟定位看起來又比D600更低了一些.

星期一, 9月 17, 2012

Canon/Nikon對焦精度的有趣研究


Part I
http://www.lensrentals.com/blog/2012/07/autofocus-reality-part-1-center-point-single-shot-accuracy

我看完了. 如果你懶得看的話, 總結起來就是
* Canon對焦系統要求快多於準. 逼逼準焦聲響起時不見得已經準了, 而是差不多到了而已.
* Canon 系統的LiveView對焦準於Phase Detection對焦.

Part II
http://www.lensrentals.com/blog/2012/07/autofocus-reality-part-ii-1-vs-2-and-old-vs-new

直接跳結論的話:
* Canon系統按多次對焦並沒有決定性影響最後的準焦率. 鏡頭匹配性的影響遠比按多次對焦來得大. 意即不準的鏡頭按再多次對焦也不會變準.

Part III-A
http://www.lensrentals.com/blog/2012/07/autofocus-reality-part-3a-canon-lenses

結論: 大約在2009年之前設計/製造的Canon鏡頭, 其對焦錯誤的"標準差",顯著地大於2010年後出廠的Canon鏡頭.

註: 作者用標準差來分類我覺得不是很好, 因為標準差不能很清晰地表示是否有一兩次顯著的對焦錯誤. 比較好的統計則應該用變異數(variation),但沒有作者的統計資料下我們無從得知2009年以前的變異數和2010年之後相比有無顯著差別.

Part III-B
http://www.lensrentals.com/blog/2012/08/autofocus-reality-part-3b-canon-cameras

結論:越新的Canon機身,不論它是高階或低階, 對焦錯誤的標準差都比舊機身來得小.

註: 整個Part III簡單來說就是, 使用對焦錯誤標準差小的Canon鏡頭以及對焦錯誤標準差小的Canon機身, 其準焦的機率最高. 使用對焦錯誤標準差大的Canon鏡頭或對焦錯誤標準差大的Canon機身, 比較少得到準焦的機會.

Part IV
http://www.lensrentals.com/blog/2012/09/autofocus-reality-part-4-nikon-full-frame

結論:
* Nikon新機身對焦精度高於Nikon舊機身.
* Nikon鏡頭機身組合沒有像Canon鏡頭機身組合那樣有著匹配性的問題.




星期四, 9月 13, 2012

Nikon D600

Thom Hogan提到了一點我覺得很有意思的.

Nikon D600的對焦是從D7000借來的. 在D7000上也許看起來沒那麼窄, 但是在D600上就會顯得非常明顯地集中在中央.

這是D7000的對焦

這是D600的對焦


如何? 有沒有看出什麼問題?

Canon 5D2 就已經發生過, 把APS-C的對焦模組直接放在FF上面. 橫拍時似乎還好,可是豎拍時邊緣點無論如何就是構不著人的眼睛,總是需要先對焦再構圖.

另外一個可能的問題就是3D追焦. 對於快速移動的物體有很高的機會在兩張照片之間就跨過這些過於集中在中央的對焦點.

最後是Nikon標準的FX 51點對焦. 好東西還是沒有下放的啊...


如果以前笑5D2對焦點過於疏鬆, 那其實D600也沒好多少: 恐怕也只是在11點中間多塞輔助對焦點,帳面上好看一些!?

星期二, 9月 11, 2012

Sony今年超強的啊啊啊啊啊!!!

E16-50餅乾鏡
35mm F2.0 Zeiss FF DC


E10-18 OSS 還算餅乾
感想:

* DSLR有可能逐漸只剩下鏡頭無法作小的領域. 長鏡頭很明顯就作不小, 尤其是大光圈的. 廣角鏡頭越廣越大隻. 中間焦段35/50/85都有可能作出小台的出來.

* E16-50應該只是收納時變小而已, 使用時還是要拉出來才能用, 跟Nikon 1的鏡頭一樣.

*E10-18的邊角如果沒問題的話, $750其實並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