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28, 2012

Nikon D3200

我真的被這照片嚇到了...D3200有這麼強嗎? 讚!

300mm, f4, ISO 1600, 1/2000 sec



星期二, 8月 21, 2012

RG Gundam MK II (10)

作這隻RG Gundam MKII最期待的就是這一刻了
畢竟提到Gundam MKII,當然要順便作出Super Gundam才算完工啊!
對Z鋼彈迷來說, Super Gundam是僅次於Zeta跟百式的主角機
從遠到近 分鏡三連發
其獨特的魅力是合體後的機身塑造出三角形的巨大感
以及在1985年當時算是超大隻的砲
雖然跟現在一堆翅膀跟莫名其妙的全彈發射不能相比, 但在當年已經是火力強大的代表了
搭上RG Gundam MKII, 實在是比MG Super Gundam 帥上百倍不只啊!!! 嗚嗚嗚~ >_<

RG Gundam MK II (9)

把所有內附的武器通通裝上去的全武裝狀態
光劍基座順著零件分成三色(白/灰/黑),多少省點工不想補縫...orz
火箭炮比其他隻馬克兔都還要來得長許多, 掛在背後第一次覺得火箭砲太長.
俯視圖倒是比例不錯
盾牌內部仔細上色的話可以增加些許厚重感.
多虧貼心的分件, 這隻火箭砲是我作過的馬克兔裡面最容易上色的一隻. 完全不需要遮蓋.
頭部火神砲也是很好作, 分件細得很誇張.

RG Gundam MK II (8)

沒事不要來挑戰1985年的模型,
也不要貪小便宜試這看似只有700日圓好像很便宜的"魔"型; 因為花掉的時間遠遠超過購買成本啊!
零件既沒分件, 組合跟強度也有問題; 倒不如乾脆買HGUC的Super Gundam再殺肉就好了.
HGUC Super Gundam 裡的 G Defenser 比 1985年 1/144版的好作多了
Cockpit 機尾翼角度橋了很久,最後固定的角度是可以在組合後也不會擋住白色上升背板的位置
需要遮蓋上色的地方非~常多,多到黑色我都乾脆筆塗了事...orz
要不是為了要清庫存,才不想來碰這盒呢!(哼)

RG Gundam MK II (7)

這隻大概是我所有作過的馬克兔裡面(MG 1.0,2.0, HG, HGUC, 1985年1/100), 最帥的一隻馬克兔...>_<
雙眼炯炯有神真是讓人怦然心動 <-有這麼誇張嗎?
馬克兔的雙腿依然是強壯有力
腰是短了一點,不過也更精幹了些
拜RG零件分色所賜, 乾脆把分割後的零件改淺灰色以跟主色白色有所區別
關節色這邊我用的是設定稿中的medium blue, 相當接近動畫中的原色
白色裝甲內部雖然都看不到,但都筆塗上黑色,以營造出厚重感
肩膀這邊考慮了很久,還是決定裝上比較帥的試作機噴嘴.
頭部特寫還是一樣地迷人...>_<
套句哈曼的台詞:"能活著作鋼普拉真是幸福啊..."(誤)

RG Gundam MK II (6)

考慮一個光源已經控制好的環境, (A)1/125 F8 ISO 200 (B)1/250 F8 ISO 400 這兩組曝光組合哪個比較適合拍模型呢?
以前我會毫不考慮地選擇低ISO的(A),但現在覺得其實(B)也是可以選擇的
理由是因為1/125快門還是不夠快,手持100%放大有時還是可以看到晃動,得一直架在腳架上拍攝.
而1/250則幾乎不可能出現手晃了,於是可以脫離腳架拍攝, 可以更從容地找適當的拍攝角度.
又或者快門不需要拉到滿滿一倍都用完; 1/200 F9 ISO400也是可以考慮的組合, 1/200夠快, F9還可以比F8再多爭取一點景深.
如果要再多些深景深的話, 或可選擇 1/125 F11 ISO 400, 多出來的一格EV通通給光圈縮一格
尤其是D700的ISO400乾淨程度相當於5D2的ISO200,或是NEX-5N的ISO100,其實已經夠乾淨到網路縮圖肉眼看不出來的程度了.
好的拍攝器材仍然應該是可以盡可能地拉高快門速度以求影像清楚絕對不晃的的器材.
至於要多快才算快呢? 我想1/250應該就差不多到頂了,畢竟大多數閃燈的最快同步速度也大多落在1/250

星期日, 8月 12, 2012

倫敦奧運 Nikon J1 + 600mm



這樣用J1就蠻有說服力的...XD

拍到的照片固然不能100%放大看,但那種場合是有拍到比有拍好還重要不是嘛?

單眼新手裝酷指南

* 機身總是不值錢. 是奸商就要把五個更新分五年出五台新機身,每年多一個新特色呼嚨消費者削錢. 機身不用買最好的, 反正妹也看不出來.

*什麼鏡頭都會值錢嗎? 那也不見得. 變焦鏡永遠都會出更好的, 羊要分兩次殺不能一次讓他們買到完成品; 今天變焦鏡皇明天變焦鏡蟲. 

*又大又重的變焦鏡蟲沒人想背出去, 消費者就要被迫買變小變輕的變焦鏡皇; 你是不是第一天來啊還要我教你

*三五顆大光圈定焦不僅不會退流行,而且還可以常常藉換鏡頭裝逼耍酷. 懶得換鏡頭的話就趁便宜多買幾台上一代的機身,雙機雙定焦總酷過單機變焦鏡皇

*閃燈用不到也要裝上去,不然會顯得你不會打光; 因為用不到閃燈所以找最輕的那個買就對了, 重的閃燈沒必要. 

*把手一定要買可以裝酷, 裡面就不要裝備用電池了輕一點也好, 必要時挖掉不必要的機構減輕重量

*遮光罩一定要裝可以裝專業,即使是半夜根本不會眩光也要裝

*鏡頭沒金圈的話就貼一圈金圈貼紙上去. 鏡頭沒紅圈的話就綁一條紅色橡皮筋上去.


星期三, 8月 01, 2012

Nikon Canon兩家不互通的現狀也許在未來會被打破

Nikon Canon兩家不互通的現狀也許在未來會被打破

由於Nikon機法蘭距較長的關係, Nikon鏡頭可以轉接在Canon機身上,而反過來Canon鏡頭不能轉接在Nikon機身上.

隨著Canon發布第一台自家的APS-C片幅無反光鏡相機EOS-M,可預見地屆時會有第三方手動轉接環的出現,讓Nikon鏡頭可轉接用在EOS-M上.

反過來說, Nikon的DX片幅無反光鏡相機恐怕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於是Canon鏡頭將來轉接在DX片幅無反光鏡相機也是可預見的.

所以到那時至少轉接後手動對焦曝光交換著使用是可能的. 接下來的問題是自動對焦.

以市面上龐大的第三方鏡頭廠Sigma, Tamron, Tokina為例, 由於這三家都是跨足CN兩家生產對應鏡頭, 所以鏡頭訊號轉CN定義界面是已經實作完成的.

[鏡頭C]----[控制晶片C]---Canon界面訊號

[鏡頭N]----[控制晶片N]---Nikon界面訊號




接著我們接上轉接環跟無反光鏡相機


[鏡頭C]----[控制晶片C]---Canon界面訊號---Canon轉接環---Canon無反光鏡相機

[鏡頭N]----[控制晶片N]---Nikon界面訊號---Nikon轉接環---Nikon無反光鏡相機



但如在轉接環內置晶片轉換界面訊號, 則鏡頭就不會受限於原先的陣營, 而可以互相轉接


[鏡頭C]----[控制晶片C]---Canon界面訊號---C轉N自動接環---Nikon無反光鏡相機

[鏡頭N]----[控制晶片N]---Nikon界面訊號---N轉C自動接環---Canon無反光鏡相機


受限於著作權, 一開始一定不會有合法的C轉N或N轉C自動接環. CN兩廠有各自的商業利益要顧,所以也不大可能會交換授權. Sigma/Tamron/Tokina也不可能出; 即便他們就手上資料完全知道該怎麼設計, 侷限於跟CN簽訂的NDA保密協定也不能出自動轉接環, 畢竟還要跟CN作生意. 所以如果發生的話一開始應該會是個沒授權的第三方版本.

當然CN兩廠肯定會在界面溝通上留一手每次都小改一下,所以這轉接環肯定會有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n代更新下去.

如果能給我兩家的spec,我也有能力作出來. 挑顆適合的ARM或MIPS寫完code燒進EEPROM,就實作面來說沒什麼太大難題. 甚至於因為不需要multi task, 所以捨棄ARM/MIPS來用更便宜的8051搞不好都是可行的.

只是現實面,沒人會給spec..哈哈...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