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是在青埔Dolby Cinema. 不枉我從台北開車塞一個小時去,回程又塞了一個半小時回來, 因為座位訂到的是中央的G-16.
青埔Dolby Cinema不在當年我去五刷捍衛戰士獨行俠名單內,因為原本以為調性會跟旁邊的LUXE廳差不多, 想說LUXE廳看過之後就算刷過Dolby音效了.
現在我可以很肯定地說, 兩個廳的音效不在同一個維度上
青埔Dolby Cinema的音場很有趣, 明明我知道離我最近的任何一個音箱至少都在十公尺以外, 但是聽起來卻像是擺在兩公尺內, 而且四面八方都有聲音傳過來.
硬要用個詞形容的話, 我認為青埔Dolby Cinema的聲音非常有"指向性"及"穿透力", 的確是身歷其境.
也不能排除是否是座位的影響, 或許這就是中央座位特有的音場感受也說不定.
但低音應該就如同其他人評論過的那般, 沒有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低音體驗.
旁邊的LUXE廳的低音就很誇張, 刷獨行俠的時候片頭的引擎發動聲轟隆轟隆被震得像是有股強風撲面而來
但LUXE廳看F1就覺得還好. 可能是因為F1本來就沒有很多低沉的音效供低音喇叭表現.
中高音就只是比尋常IMAX廳好一些, 但比Dolby Cinema差得遠.
所以結論:
(1) LUXE廳: 超強的低音. 中上的中高音. 中等的銀幕大小.
(2) Dolby Cinema廳: 中下的低音. 超強的中高音以及音場. 中上的銀幕大小
(3) 美麗華IMAX: 中下的低音. 很普通的中高音. 超級大的銀幕
(4) 板橋大遠百IMAX: 中上的中高低音. 中上的銀幕大小. 相較於普通的數位廳其各項指標都很均衡地突出, 沒有特別弱的地方.
(5) 信義威秀4DX: 很普通的中高低音. 中等的銀幕大小. 椅子會搖 <--很挑片源. 適合的片子不多.